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?
连续一个月失眠,上班时盯着电脑屏幕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。总是白天领导在会议室里交代的新指令,想到接下来的工作量,想到迟迟不出效果的工作,久久难以入睡。
朋友约你聚餐,也总找借口推脱:“我还有事就不去了。
明明工作也有不错的小结果,却还反复自责“我还是没做好,可以做到更好”。
心理学有个词: 认知行为疗法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 简称CBT),主要针对抑郁症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。
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,对他人、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,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。目前是心理咨询中常用且效果明显的方法之一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,对自己的看法,对人的想法,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的见解等。
CBT认为,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、评价、解释或哲学观点,而非来自事情本身。
01 CBT的核心公式——“ABC”理论
A: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
B:信念或想法,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
C: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和行为反应
在碰到事情发生时,我们的自动思维会扭曲现实认知,进而产生不良情绪,导致不利己行为。
但是我们常常会以为是A导致了结果C的出现,其实真正原因是B——我们对事件的信念和想法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举个例子
A事件:开会发言时声音发抖
B想法:所有人都在嘲笑我(灾难化预测)
C行为:感到羞耻甚至焦虑,做出逃避所有发言机会的行为
这种恶性循环,会让小事变成压垮情绪的稻草。消极的B持续反复出现导致了不良的C。
027大常见的认知扭曲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、非黑即白思维:用极端标准衡量事物,忽略中间可能性
例子:'这次报告没拿到满分,我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。'
破解:提醒自己“60分也是进步”,用灰度思维替代两极判断。
2、过度概括:将单一负面事件推导为永久性失败模式例子:'面试被拒了一次,我这辈子都找不到工作了。'
破解:用数据反驳:“过去10次面试有3次成功,有成功经历。
3、心理过滤:像吸铁石般只吸附负面信息,忽略积极细节例子:演讲中95%内容获得掌声,忘词一句就认定“彻底搞砸了”。
破解:强制记录3个积极点,一句忘词不会影响整场掌声的肯定。
4、贬低积极:将中性或正面体验硬性解释为“无效”例子:'领导提拔我是因为缺人,不是认可我的能力。'
破解:问自己:“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朋友身上,我会怎么评价?”
5、妄下结论: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乱猜并主观认定为事实例子:读心术,“同事小声说话,肯定在议论我。”
破解:列出支持/反对证据,如:“过去三个月同事主动帮助我3次,恶意揣测概率<10%”。
6、夸大与缩小:用“望远镜”看错误,用“显微镜”看优点例子:忘带钥匙,“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,真是废物!”(夸大错误)完成项目核心任务:“这没什么特别的,谁都能做到。”(缩小成就)
破解:量化评估影响程度,如“忘带钥匙造成10分钟不便,不影响全天工作质量”。
7、情绪化推理:将情绪直接等同于现实证据例子:'我这么内疚,肯定做错了不可饶恕的事。'
破解:区分情绪与事实,问:“如果我现在平静下来,会如何看待这件事?”
03 CBT的核心步骤,改变行为与情绪
1、识别思维陷阱
记录触发事件:
例:开会发言时声音发抖 → 情绪:羞耻 → 行为:逃避发言
捕捉自动思维:
用工具记录,“所有人都在嘲笑我”(灾难化预测)
分类认知扭曲:
对照7大类型(如“读心术”“非黑即白”),贴上对应标签
案例:
小张因一次迟到被领导批评,产生自动思维:“我永远做不好工作” → 分类为“过度概括”
2、用证据打破“心理滤镜”质疑真实性:
问:“过去半年我有多少次准时到岗?”(用数据反驳)
寻找替代解释:
“领导批评是针对迟到行为,而非否定我所有能力”
行为验证:
尝试主动汇报工作,记录同事反应(通常90%为中性或积极)
3、行为激活:小行动撬动大改变5分钟启动法:抑郁不想运动?先承诺“穿上运动鞋走一圈”
阶梯任务:社交恐惧者从“微笑点头”逐步过渡到“主动提问”
正反馈循环:每完成小目标,奖励自己(如看一集喜欢的剧)
4、现实检验每周一次情绪自查,问自己三连击
“这想法有证据吗?最坏结果概率多大?如果是朋友遇此事我会怎么说?”
04生活中如何运用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可尝试在生活中自助练习:
用ABC理论记录情绪,并给每个扭曲思维找3个替代解释。用数据验证,如 “我发言发抖,同事会嘲笑我” ,记录实际发言后的嘲笑人数,结果常是0人。用呼吸调节,焦虑来袭时,吸气4秒→屏息4秒→呼气6秒,同时默念“想法只是脑电波,不是事实”。用行为激活,每天完成几件积极且正面的小事来鼓励自己,如浇花、打扫、整理、运动等。
05结语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认知心理疗法不是让我们永远积极,而是学会觉察脑中的“谎言”。当你能对负面想法说:“我看到了你,但不必相信你”,便真正夺回了情绪的主权。正如心理学家贝克所言:“痛苦源于解读,而非事实本身。”
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中,不妨试试认知心理疗法的方法。如果认知扭曲已经严重影响生活,建议寻求专业CBT治疗师的帮助。
“情绪是信使,而非主人”,希望我们不仅能缓解当下的焦虑抑郁,更能获得终身受用的心理调节能力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七星配资-七星配资官网-实盘配资炒股最新-配资股票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